稻盛和夫:生而為人,何謂正確?

2020-07-08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對其人生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人格·理念)×努力(熱情)×能力

人生和事業的結果由“思維方式”“努力”和“能力”三個要素的乘積决定。

這個“能力”和“努力”分別可以從0分到100分打分,兩者相乘。

這樣的話,與自以為能力强、驕傲自滿、不肯努力的人相比,認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誰都努力、有燃燒般熱情的人能够取得更為出色的事業成果。

在這之上,再乘上“思維方式”。

所謂“思維方式”就是人生態度。從–100分到+100分打分。因為是相乘關係,稍稍負面的“思維方式”,就會帶來負的人生結果。

所以,在“人生·工作的方程式”中,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正確的思維方式。

所謂正確的思維方式就是思考“作為人,何謂正確”。


01

作為人,何謂正確

哲學的根本就在於“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

“要正直”“不可撒謊”“不可騙人”“要信守承諾”“要關愛他人”,等等,這是孩童時代,父母和老師教給我們的最樸實的道德觀。

大家會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但實際上,恐怕沒有人百分之百地實踐了這些道德觀吧。

不斷地用“作為人,何謂正確”來捫心自問,拿出勇氣,把正確的事情貫徹到底。這一點非常重要。

導致人類成功的是一顆好心,這顆好心用“愛”“真誠”及“和諧”這些詞彙來表達。

我們人類在靈魂深處本來就擁有這樣的好心。

所謂愛之心,就是把別人的歡樂視為自己的歡樂;

所謂真誠之心,就是總想著為社會、為別人做些什麼;

所謂和諧之心,就是不僅希望自己,同時也希望身邊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從愛、真誠及和諧之心中產生的思想,就是引導人們走向成功的基礎。



02

把利他之心作為判斷基準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既有“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犧牲自己,也要幫助他人”的利他心。

在做出某項决定的時候,哪怕夾雜些許私心,都會影響判斷的正確性,結果就會導致錯誤和失策。

如果大家都把對對方的關心和同情拋在腦後,而把“私”字放在首位,那麼就得不到周圍人的幫助,工作也不可能順利推進。

而且,這樣的想法,會使團隊的道德衰退、活力减弱。

人心中都有希望滿足自己欲望的利己的一面。

一旦發生問題,人們往往不是檢討自己,而是責備別人。

受到別人的警告或指責,誰都會感到不舒服,會馬上為自己辯護:“那不可能!我沒有那種意圖。”

抑制這類情緒,首先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的話,就會意識到自身存在的某些問題。

比如,有人責備:“企業員工有官僚氣。”

有人馬上會反駁:“我沒有。”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確確實實造成了社會對企業形象的負面印象。

我們要保持謙虛、坦誠之心,自我反省,努力塑造一個理想的企業。

有這種胸懷的人,就能坦誠接受別人的忠告,宛如乾燥的沙地吸收水分一樣,吸收更多有益的東西,促進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03

要把事物簡單化

我們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事物考慮得過於複雜。但是,為了把握事物的本質,有必要把複雜現象簡單化。

把事情看得越簡單,就越接近事物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說,越接近真理。

例如,看起來很複雜的經營,說到底,只不過是徹底追求“銷售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這樣一個簡單的原則而已。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往往會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過於困難,一定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只要不為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能把事物簡單化,我們就能够依據事物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

心純見真,清澈純粹的心靈可以看見真相。在充滿利己的心中,只會看到複雜的事物和現象。

比如一事當前,先問自己可獲得多少好處,這種自私的欲望,會使最單純的問題變得複雜起來。

我們總想讓別人看好自己,這也是一種利己的動機,它往往會模糊問題的焦點,延遲問題的解决。

我們應該努力保持一顆純潔的心,才能按照事物本來的面目來觀察和認識事物。在被利己欲望弄得混濁的心裡,再簡單的問題看起來也非常複雜。

如實觀察事實,即使自我犧牲,也要貫徹真理,有這種覺悟,就沒有解决不了的問題。


04

小善乃大惡,大善似無情

人際關係的基本要點是:要抱著愛心與人交往。但是,那並不是溺愛。

有的人以為自己的孩子可愛,而對其過分溺愛,百依百順,放任自流。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對孩子的驕縱是一種小善,結果孩子長大後變成了壞人,這是大惡。

在職場裡,上司和部下的關係也一樣。

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嚴格要求,看上去很有愛心,結果卻是害了部下。

相反,抱有信念,對部下嚴格指導的上司,可能會令人感到不親切,但是從長遠來看卻能培養部下,使其成長,這就是大善。

施行大善時,看起來不講情面,可以說“大善似無情”。

有這樣一則寓言;“獅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穀底,只有能獨自爬上來的小獅子,才予養育。”

在外人看來嚴酷的行為,正是把人培育成材的“愛的鞭策”。

真正的愛心,是指無論何事,都要認真想清楚是否確實有利於對方。



05

人格=性格+哲學

我用“人格=性格+哲學”這個公式來定義人格。

與生俱來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學習、領會的哲學,這兩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

就是說,先天的性格加上後天的哲學造就了我們的人格—我們人的精神品格。

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有不足之處,最好的“性格”也不可能完美無缺。

囙此我們必須學習和掌握高尚的人生“哲學”,用以提升自己的“人格”。


1.兼備事物的兩極

理性和人性,大膽和細心,溫情和嚴厲,看起來都是性質相反的東西。但人只有兼備這兩個極端,並讓其正常地發揮作用,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所謂“兼備兩極”並不是“中庸”,也不能偏向一方,更不是兩者相加除以2取中間值。而是兼備這兩個極端,按不同場合運用自如。這樣做非常重要。

比如,為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我們既要有科學家那樣的合理性,又要有與人親密相處的豐富的人情味。

就是說,為了實現目標,在制訂具體計畫的時候,必須進行徹底的邏輯性思考,而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又需要領導者卓越的人格魅力,把周圍的人們裹挾進來。

徹底追求邏輯的合理性和感動人心的深厚情誼,兼備這種性質不同的兩極,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大膽與細心這兩者看起來相互衝突,但這兩種極端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

這好比織成綾緞的絲線,如果把縱線比作大膽,那麼橫線就是細心,大膽和細心互動使用。

因為大膽,就能有力地推動事業向前發展;而同時因為細心,就能防止失敗。

一開始就要兼備大膽和細心很不容易。但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在各種場合下,有意識地磨煉自己,這兩種極端就能同時兼備。


2.擁有率直之心

所謂率直之心,就是承認自己有不足,從而發憤努力的謙虛謹慎的態度。

有能力的人,性情急躁的人,自我意識强烈的人,往往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即使聽了,也會反駁。

但是,真正能够上進的人,是懷着率直之心,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經常自我反省,正確認識自己的人。

有了這樣的率直之心,這個人的周圍就會聚集同樣心態的人,這樣,力量就能凝聚起來,就能推動事業向更好的方向前進。

聽起來刺耳的話,往往是對自己的發展有幫助的良言。我認為,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態度非常重要。


3.要克制“三毒”

佛教稱“貪、嗔、癡”為“三毒”。

人要完全消除“三毒”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去抑制它們、控制它們。

例如,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對各種事情做出判斷。這時,瞬間產生的第一反應,往往出於本能(“三毒”)。

囙此,在做出正式的决定之前,暫且保留條件反射式的判斷,然後自問自答:“我這個想法、這個判斷,是否出於‘三毒’,是否夾雜私心?”

控制住“三毒”,抑制住私心,利他之心就會抬頭。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後面,先為世人、為社會盡力。

當這種利他心出現時,煩惱的“三毒”就會消解,人生就會幸福。


上一篇:稻盛和夫:為什麼說「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從來都不是能力」  [2020-07-08]

下一篇:《三國演義》揭示的6個人生大忌  [2020-07-08]